2023年03月15日 09:13:26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2月份,全國CPI環比下降0.5%,同比上漲1.0%。CPI同比增速上行,重回“1時代”,明顯低于市場預期。而從31省份的情況來看,漲幅高于或低于全國水平的省份分別為13個和15個。這也意味著,有15個省份的CPI進入“0時代”,呈現出新的價格現象。
分析認為,導致CPI漲幅低于預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春節前后天氣狀況良好,帶來蔬菜等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平穩,加上其他方面的商品供應也準備充分、供應暢通、競爭激烈,繼而推動了價格的穩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客觀地講,這些方面確實是導致價格重回“1時代”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卻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從深層次來看,導致CPI持續走低的原因,可能與消費市場還沒有全面恢復有關,與居民的消費熱情與消費預期還不強有關。也就是說,在分析CPI走低的表層原因的同時,更要看到CPI走低的深層次原因,從而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應對之策,保持CPI的平穩有序、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
也許有人會說,CPI與廣大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走低當然是一件好事了,說明居民生活沒有受到價格影響,尤其在國際上許多國家都遭受通貨膨脹強大壓力的大背景下,中國的CPI反而走低,不正是說明中國在價格方面政策有效、調控有力、管理有序嗎?顯然,這樣的看法是不太全面的,也是不太切合實際的,也是過度將CPI與居民生活綁在一起的結果。
實際上,CPI所反映的,不只是居民消費品價格的問題,也反映的是經濟發展水平問題,反映的是市場活躍度問題。按照價值規律,如果消費市場火熱、居民的消費熱情高,價格是容易出現上漲的。反之,就有可能出現下降。而現在的CPI出現持續走低現象,顯然不只是季節性因素所致,更多程度上與居民的消費欲望不強、消費熱情不高、消費預期不明有一定關系。如果居民對消費的需求很旺,CPI是會出現一定的反彈的,而不是持續下跌。
這也意味著,面對CPI持續下跌,有關方面應當對CPI持續下跌的消費因素進行深入分析,看一看是否因為消費市場比較低迷帶來了CPI的持續走低。如果是這樣,就不只是CPI走低的問題,還有生產與消費不協調、消費對生產的促進作用不夠的問題。因為,如果消費持續低迷,對生產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與消費端的關系更為密切,對消費市場的依賴性也更強。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消費端不能發力,對生產領域的全面恢復是非常不利的。
反過來,生產領域景氣度不高,就業的壓力就會加大,居民收入增長也會帶來新的問題,對消費的影響則更加偏負面,居民消費的熱情和欲望會更低,消費預期也很難增強,形成惡性循環。
正視CPI持續走低的消費問題,就是正視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問題,正視生產與就業、居民收入增長的關系問題,正視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問題。而促進消費,也不只是發放消費券、降價等。近一段時間以來,汽車行業出現了一股降價風,也帶來了居民對汽車消費的熱切關注,很多原本沒有打算買車的居民,也加入到了買車行列??梢灶A料,3、4月份汽車銷售會呈現一波不小的行情,由此也會帶來消費市場的活躍。
但是,由于汽車消費是一個家庭相對高檔的消費、相對大額的消費,且汽車消費會有階段性,購買了一輛汽車之后,若干年內很難再形成二次消費、三次消費。相反,生活必須品則是每天都在發生的消費,自然,對消費的影響更大。如何讓居民能夠放心消費、積極消費、敢于消費,除了刺激消費的政策之外,提高居民收入則是最關鍵、也是最具可持續性、最穩定、最有效的促消費手段,因此,各地應當把如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當作最重要的一項工作,認真抓好,抓出成效。而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扶持中小微企業則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困難企業,必須在政策上給予繼續支持,減稅降費、資金傾斜、融資成本降低等,都是企業急需的政策支持。如果中小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工作抓好了,就業充分了,居民收入也增長了,對消費的影響才會轉向積極,居民的消費欲望和消費預期才能增強。就眼下而言,防通縮比防通脹更為重要,尤其在貨幣超發的大背景下,CPI持續走低,只能說資金的使用效率是不高的,消費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