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研報稱,固態電解質的引入可以大幅提升電池安全性能,同時匹配高能量密度正負極可以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固液混合電池電解質路線已形成初步共識,將逐步向全固態演進,但是全固態路線當前仍處于研發階段,短期內將仍以固液混合電池為主要路線,預計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空間將超3000億元。產業鏈環節來看,主要變化在于電解質、負極,關注材料端及工藝端變化帶來的相應的增量需求。
全文如下
華泰 | 電新:新能車前沿技術之七——固態電池
在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要求下,固態電池應運而生。固態電解質的引入可以大幅提升電池安全性能,同時匹配高能量密度正負極可以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固液混合電池電解質路線已形成初步共識,將逐步向全固態演進,但是全固態路線當前仍處于研發階段,短期內將仍以固液混合電池為主要路線,我們預計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空間將超3000億元。產業鏈環節來看,主要變化在于電解質、負極,關注材料端及工藝端變化帶來的相應的增量需求。
(資料圖)
核心觀點
綜合性能優越,多種技術路線并行發展
固態電池是采用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固態電解質和液體電解質一樣承擔著在正負極之間傳輸鋰離子的作用,傳輸機制有所不同。通過引入不可燃的固態電解質,可以本質上保證安全性,同時兼容高能量密度正負極,可以滿足快充、循環壽命長、高溫性能好的要求。從技術路線來看,將從固液混合電池漸進式到全固態電池,固態電解質中,硫化物全固態潛力較大,固液混合電池采用氧化物與聚合物復合電解質,已有量產。
固液混合先行,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空間或超3000億元
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是車用固態電池產業化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政府、車企及電池企業都大力投入。海外固態電池多為全固態電池,暫無可靠量產計劃。全固態電池制造仍有眾多科學難題未解,產業端預計2030年開始規?;慨a。國內企業主要采取固液混合路線,固液混合電池已進入規模量產的工程化階段,3-5年后可能成為中高端市場主流技術,在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航空航天等領域得到應用。我們預計2025年/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空間有望達到439/3634億元。
固態工藝路線顯著簡化,同時帶來材料及工藝創新
固態/固液混合電池是未來高能量密度以及實現良好快充性能的潛力較大的路線,固態電池一旦能實現商業化將帶來產業顛覆性變革。固態電池上游主要差異在電解質材料的創新以及設備工藝的革新,重點關注氧化物電解質/硫化物電解質以及涂布擠壓設備;中游領域,電芯電化學設計區別于液態鋰電產品,需要建立獨立的開發體系和設計能力,門檻高。電芯、模組、PACK的生產制造環節具備一定壁壘,關注鋰電巨頭以及深耕固態電池領域的領先者。
風險提示: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固態電池產業化進度不及預期,技術路線革新風險。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